根據荷蘭合作銀行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北美箱板紙行業正走出新冠疫情后的低迷,開始緩慢復蘇。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李炘南指出,市場的“去庫存周期已經結束”,這標志著行業告別了過去兩年需求疲軟、開工率低至80%的困境。
李炘南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從消費者到產品制造商都在大量囤積包裝材料,導致庫存積壓嚴重。為緩解資產負債表壓力,企業不得不進行大規模去庫存,從而導致箱板紙價格和開工率顯著下降。如今,最艱難的時期已過去,行業預計將以每年0.53%的溫和復合年增長率恢復,到2027年,產量甚至有望以2.82%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為工廠和加工商補充庫存。
警惕!關稅風暴正在重塑成本鏈
盡管需求開始回暖,但北美箱板紙行業正面臨新的挑戰:貿易政策和關稅。
關稅加劇通脹,成本水漲船高
報告指出,隨著美國GDP在2025年第三季度跌至負值,以及尚未解決的貿易緊張局勢,即將出臺的關稅政策正在擾亂紙漿和紙制品的供應鏈。通脹對行業的影響取決于纖維原料的來源地,關稅稅率從零到15%不等。例如,從加拿大進口的針葉木漿免征關稅,但從巴西進口的闊葉木漿則面臨10%甚至50%的關稅。歐洲進口的紙漿和紙制品則面臨15%的關稅。
李炘南指出,關稅將導致價格和成本總體上漲。如果北美生產商仍需進口巴西或歐洲的紙漿,他們將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價格,這無疑會給國內生產商帶來通脹壓力,因為原材料和供應鏈的價格都在上漲。
零和博弈下的全球洗牌
關稅的影響是一場“零和博弈”。它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全球貿易總量,但會改變貿易模式,即各國具體的進口量會發生變化。盡管美國公司可能從關稅保護中獲得短期投資收益,但對國家貿易關系的潛在損害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損害出口市場。
關稅驅動的成本上漲正迫使工廠嚴格控制成本,并壓縮利潤空間。李炘南強調,南美洲的紙漿生產成本總體上是最低的,每噸比其他地區低100到150美元,這使得南美洲更有可能從當前的經濟形勢中受益。
而歐洲生產商除了要應對15%的關稅,還要承擔歐盟《森林砍伐條例》帶來的巨額監管和合規成本,市場環境更為動蕩。報告建議,工廠應保持產能紀律,重新評估采購策略,以降低貿易相關風險,并加強國內供應鏈,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行業自救:主動削減產能,為未來蓄力
面對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背景,美國箱板紙生產商并未坐以待斃。為了使生產與市場需求保持一致,行業正在通過“產能紀律”來穩定市場。
報告指出,工廠正在采取措施,使生產與當前市場動態保持一致。例如:
格雷夫公司于6月關閉了其位于洛杉磯的西海岸造紙廠,作為“優化措施”的一部分,導致5萬噸涂布再生紙板和2.2萬噸未涂布再生紙板產能損失。該公司還在2025年初關閉了佐治亞州和馬薩諸塞州的兩家工廠。
史墨菲維實洛克公司于5月宣布關閉四家工廠,作為“精簡和去中心化”舉措的一部分,減少了超過50萬噸的箱板紙和涂布再生紙板產能。
國際紙業于8月宣布,將暫停其位于佐治亞州薩凡納和賴斯伯勒的箱板紙廠以及木材和鋸木廠的運營,導致該公司產能縮減了43萬噸。
李炘南表示,這些工廠停工甚至永久關閉的舉措,是行業在疲軟環境下預期會采取的行動,也為提升未來的定價能力奠定了基礎。
復蘇推動價格上漲,未來可期
報告稱,盡管面臨更廣泛的經濟挑戰,但美國假日季即將推出的促銷活動預計將推高箱板紙價格。盡管消費者支出有所下降,但預計電子商務銷售額將復蘇,到2026年中后期,產能開工率將從目前的80%左右升至92%左右。
報告預測,箱板紙價格將在2026年上半年保持穩定,這得益于“相對穩定的需求基本面和嚴格的供應側管理”。隨著通脹回落和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包裝和工業領域的需求預計將緩慢而穩定地復蘇。然而,報告也指出,固定成本較高的生產商可能在短期內面臨壓力。
總而言之,北美箱板紙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先調整后復蘇”的周期。單純的產能擴張和價格競爭已是末路,唯有不斷向技術、設計和服務的高地攀登,才是穿越周期、實現持續盈利的“掘金”之道。